专业法律服务机构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
近日,2025年版《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》(征求意见稿)与《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》(征求意见稿)的公布,为失信管理与惩罚体系的全面升级揭开了序幕。小格为大家深度剖析本次新规变化下,会对负债人带来哪些潜在影响。
本次的新规,明确了更加严厉且细化的惩罚措施,涉及三大类十四项惩戒措施,包括对信用主体权益的削减或义务的增加、相关管理措施,以及非公共管理机构自主执行的措施。其中对于负债成为失信人员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:
对于因违法行为被依法责令“停业整顿、暂停相关业务、吊销营业执照”的失信者,将在五年内被禁止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或提供相应服务,并且在此期间不得申请相关行业的营业执照和许可证。简单来说,就是如果某人在特定行业中因违规行为成为失信被执行人,将被排除在该行业之外长达五年。
2025新规在原有的基础上,对失信人的消费限制进行升级,不仅扩大了限制范围,还增强了限制力度。由之前的限制乘坐飞机、高铁及禁止高档消费等措施,扩大了其他领域的消费限制,比如禁止高端旅游,使用金融服务。
将引入对学生家长的信用评分审查机制。若家长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,其子女在教育方面将面临更多限制,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就读私立学校,以及新增的限制申请学校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。这些措施将显著影响失信人子女的教育机会。
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,众多平台虎视眈眈,试图通过起诉的方式,给负债人施压。面对即将到来的失信惩戒新规,负债人目前能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,避免因不作为而陷入更深的困境。
提升信用意识:了解信用评分机制,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,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。避免新增不良信用记录,努力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。
积极履行义务: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,按时履行还款义务,避免逾期。
主动协商:已经逾期的负债人,主动联系平台或者银行,协商解决方案,达成和解,避免走到起诉那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