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法律服务机构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
近年来,随着债务纠纷增多,许多人开始频繁接到来自“金融纠纷调解中心”或“商事调解中心”的电话。面对这些电话,大部分人感到无所适从,接受调解有又没有偿还能力,不调解,又担心被被起诉。
其实所有的调解,都要遵循四个原则:自愿、合法、公正、及时,其中最要的就是自愿公正。不能强迫或变相强迫任何一方参与。调解的启动、进行和协议达成都需要建立在双方的真实意愿之上。一旦任何一方表示不愿继续调解,调解程序应立即停止。
作为调解员,应保持中立,不偏袒任何一方。调解的核心在于公平公正,调解员在整个过程中必须秉持客观态度,避免因利益关联或个人偏见影响调解结果。
现在很多商事调解中心虽然是由政府、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设立的中立组织,但并没有完全体现这些特点,尤其是调解员的“威胁性语言”让人质疑其中立性,以“拒绝调解可能会被起诉”为由,试图施压,迫使负债人参与调解。
那这种调解不参加就一定会被起诉吗?答案是:不一定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,调解与起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。调解失败后是否起诉,完全取决于债权人的意愿。
一般来说,债权人在决定是否起诉时,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:
(1)欠款金额是否值得起诉;
(2)诉讼成本和时间消耗;
(3)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资产状况。
换句话说,调解失败并不等于一定会被起诉,债权人可能因诉讼成本高、时间拖延长等原因,选择放弃起诉。
那在面对调解电话或者短信时,该如何应对呢?
1、无论对方如何施压,切记保持冷静,不要轻易被“拒绝调解等于起诉”这类话术吓到。
2、确认调解员的身份以及所属机构。如果对方自称来自某某调解中心,可以要求其提供具体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,并上网查询该机构的资质与信誉。
4、对于是否参加调解,完全取决你自愿,换句话说,你有权拒绝参与调解。
5、如果发现调解中心存在威胁性语言或不公平行为,也可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或相关机构投诉。